一场关于“爱”与“拯救”的接力
在生命的舞台上,有些孩子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小波(化名),一个来自德阳市的可爱双胞胎中的哥哥,他自出生起就背负着先天性肛门闭锁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双重重担。双胞胎一直父亲和奶奶抚养,全家收入全靠父亲在工厂打工的每月6000元。从出生1个月后到2023年,在好心人的捐助下,小波分别进行了再造人工肛门的三次手术。如今终于可以自主排便。然而,2024年5月,小波因先天性心脏病引发的严重肺炎在hth网站登录儿科紧急入院,但是,在这场与病魔的斗争中,他并不孤单。一群白衣战士,用他们的专业知识、精湛技艺和无私关爱,共同接力为小波筑起了一道道生命之墙。
一、初诊儿科,温暖启程
两岁的小波被急匆匆地带到了医院儿科。他的小脸苍白,呼吸急促,引起了儿科兰婷婷医生的高度关注。经过细致的检查,医生发现小波是因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部感染。在儿科的病房里,兰医生和詹璐医生不仅为小波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,还时常和护理团队一起陪伴在他身边,用温柔的话语和温暖的笑容安抚他幼小的心灵。两位医生耐心地解答父母的各种疑问,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。经过儿科的初步治疗,小波的情况有所稳定,但根治疾病还需心脏外科参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。
二、心脏外科,精湛技艺
经过心胸血管外科的文智医生对病情初步评估,小波需要尽快的手术,因为此时心脏的缺口已经开始出现血液逆流,留给他可以做手术的时间不多了。孩子的父亲和奶奶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危险性后,表达了坚定地手术意愿。伍长学主任带领团队经过术前准备和多次讨论后,给小波制定了手术方案。心脏外科的医生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,在麻醉医生刘新炜和体外循环医生廖欧以及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之下,成功地为小波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。
三、重症监护室,守护生命
手术后的小波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和护理。在这里,医护人员对小波的生命体征进行了24小时的监测和记录,密切关注着小波的呼吸、心率、血压等指标,确保他能够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。在重症监护室里,医护人员不仅关注小波的病情,更关注他的情绪和心理,时常陪伴在小波身边,用温暖的话语和亲切的笑容给予他安慰和鼓励。孩子疼痛哭闹时,王茂娟主任和黄霞红护士长还把小波轻轻地抱在怀里给予安抚。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还发出倡议为康康献爱心,共筹得善款数千余元,绝大部用于康康住院期间治疗费用,一小部分用来购买爱心物品。
四、回归儿科,康复之路
经过重症监护室的精心护理和观察,小波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。他重新回到了儿科病房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和护理。兰婷婷医生等为小波制定了详细的术后治疗与康复计划,包括药物治疗、营养支持、呼吸训练等,继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。重症医学科和心脏外科的医生也经常去儿科观察小波的恢复情况。在儿科病房里,小波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可爱,顺利出院。
五、结语
小波的先心病治疗之路虽然曲折艰辛,但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关怀下,最终战胜了病魔。在治疗过程中,小波同时也接受到了妇科刘睿倩主任、北京仁爱千家爱和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,这些经历不仅让小波和他的家人感受到了医学与社会的力量和温暖,也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。历尽沧桑终得乐,苦尽甘来喜自开,小波必将迎来一个健康与美好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