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神经内科 科室动态 详细

神经内科

知“帕”不怕,守护同行

浏览量:1
字号:

 您是否注意到身边的一些长辈动作逐渐变慢、手部莫名颤抖、肢体僵硬、走路不稳,这些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信号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,帕金森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.7%。本文带您系统了解这个疾病,掌握科学防治方法。

 

 

帕金森病的“三重奏”:三大核心症状

 

-  1.运动迟缓:首先患者的动作会变得异常缓慢,仿佛时间在他们身上流逝得格外慢。日常生活中穿衣、系扣子这样简单的动作,对他们来说却像是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战斗。
-  2.静止性震颤:是帕金森病的另一个典型表现,这种震颤通常在肢体完全静止时悄悄登场,频率稳定在4~6Hz,而当患者开始运动时,震颤反而会减轻或消失。
-  3.肌强直:则让患者的肢体变得僵硬无比,在放松状态下,患者的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变得极为缓慢,这种僵硬感不仅让患者的动作失去了流畅性,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。

 

早期信号:这些“蛛丝马迹”别忽视

 

1. 嗅觉减退 : 

   - 闻不到饭菜香,可能是最早信号(早于运动症状2-4年); 

   - 90%患者存在嗅觉问题。 

2. 便秘 : 

   - 排便频率低于1次/天,患病风险增加2.3倍; 

   - 可能早于运动症状10-20年出现。 

3. 睡眠问题 : 

   -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(RBD):睡觉时拳打脚踢; 

   - 40%的RBD患者最终发展为帕金森病。 

4. 抑郁 : 

   - 35%患者有抑郁症状,30%早于运动症状出现; 

   - 第一次抑郁到确诊平均间隔10年。  

 

 

不是所有手抖都是帕金森病!

 

临床上,震颤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震颤(ET)和帕金森病(PD)震颤,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在安静时更为明显,频率通常为4~6Hz,且多为单侧起病,呈搓丸样动作。其他可能导致震颤的疾病还有:小脑性震颤、代谢性震颤(如甲亢、低血糖、肝性脑病)、药物/中毒性震颤(如抗抑郁药、酒精戒断、重金属中毒)、心因性震颤如心理压力的“躯体化表达”。若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出现震颤应及时于神经内科就医明确诊断。

图片

 

治疗“三板斧”:药物、手术、康复

 

1️⃣  药物治疗 : 

   -  复方左旋多巴:如美多芭(餐前1小时或餐后1.5小时服药服用); 

   - 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(年轻患者首选)。 

   -  多巴胺代谢调控剂:MA0-B、COMTI,如司来吉兰、雷沙吉兰、恩他卡朋等,可延缓病情进展。

   -  抗胆碱能药物:如苯海索(安坦),主要用于有震颤明显的患者。

    -  促多巴释放剂:如金刚烷胺,对少动、僵直、震颤均有改善作用。

2️⃣  手术治疗 : 

   -  脑深部电刺激(DBS) :植入电极调节异常神经活动; 

   - 适合药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严重的患者。 

3️⃣  康复治疗 : 

   -  运动训练 :快走、游泳、平衡练习; 

   -  心理支持 :缓解抑郁、焦虑,提升生活质量。

 

 

生活调护秘籍:从饮食到锻炼

 

1️⃣  饮食 : 

   - 多吃杂粮、蔬菜,避免高蛋白影响药效; 

   - 喝热饮用宽把手杯子,防抖洒。 

2️⃣  衣着 : 

   - 穿宽松拉链衣,避免系鞋带; 

   - 选择防滑鞋,减少摔倒风险。 

3️⃣  锻炼 : 

   - 旋转钢球练手指灵活性; 

   - 快走、游泳改善平衡与肌肉力量。    

 

 

未来希望:新疗法带来曙光

 

 

精准靶向病理机制的疗法:单克隆抗体、基因疗法等。

神经再生与修复技术:干细胞治疗、线粒体功能修复等。

数字疗法与AI监测助力疾病全程管理。

 

 

疑似症状尽早就诊神经内科,避免延误治疗!  

hth网站登录帕金森病专科门诊

提供全程管理服务  

 

 

早发现早干预,守护家人的健康未来!

 

- End -

 

文稿丨林   敬

编辑丨李黄艳

审核丨何   妮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