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衣蓝帽洁无尘 医德仁心更可亲
近日,市医院肝胆胰外科周禄科副主任医师团队为一名55岁肝巨大血管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精准肝S7段切除术。患者术后6天康复出院,1个月后复查显示恢复良好。2月25日,患者陈女士携“白衣蓝帽洁无尘、医德仁心更可亲”锦旗专程致谢,医患携手书写了一段生命至上的温暖篇章。
精准诊疗破困局
今年1月,陈女士因胸部CT发现肝脏占位来市医院肝胆胰外科周禄科副主任医师门诊就诊,她非常担心自己的情况,开口便问:“周医生,我的胸部CT说我肝上面长了一个包包,会不会是癌症哦?”周禄科仔细阅读胸部CT片,建议她再做一个上腹部的增强CT进一步明确包块情况。增强CT检查提示,其右肝存在一个巨大的血管瘤,直径超过8cm。通常小的肝血管瘤是不需要手术处理,但陈女士这个血管瘤网球还太大,而且位置靠近下腔静脉,周禄科副主任医师建议手术切除。
“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,恢复慢,出血多,但完全腹腔镜下切除,由于瘤体位于肝S7段,位置非常深,游离范围广,在日本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难度评分中最高,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。”术前讨论时,主刀李友伟主任及周禄科副主任医师反复推敲方案,经三维影像重建反复推演,最终团队确定以经脐部造孔全腹腔镜下手术入路游离右半肝,完整切除以瘤体为主的局部肝S7段的手术方案,既能完整切除病灶,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肝组织。
医患同心克难关
“听说要切肝脏,我整夜失眠。”陈女士坦言术前充满焦虑。护理团队创新采用“情景体验式宣教”,通过3D动画演示、手术器械模型展示,让陈女士直观了解微创手术原理。周禄科副主任医师更手绘手术示意图,用半小时耐心讲解:“每个手术切口只有钥匙孔大小,我们会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你的肝脏,虽然瘤体位置比较深,在日本腹腔镜肝切除难度评分中最高,但我们团队在此之前已经完成多例,对于肝右后区的腹腔镜下切除非常的有经验,我们是非常有把握在全腹腔镜下完成。”医者的真诚最终打消了患者的顾虑。
毫米之间显匠心
手术当日,麻醉团队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技术,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。腹腔镜显示屏上,肿瘤与重要血管仅“一线之隔”,李友伟主任和周禄科副主任医师娴熟配合,运用超声刀精细游离,配合术中超声实时导航,历时4小时完整切除目标肝段,出血量少于50ml。术后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,消除了患者及家属怀疑恶性肿瘤的担心。
快速康复见真章
病房里,加速康复外科(ERAS)方案全程护航:术后4小时指导床上踝泵运动,12小时协助早期下床活动,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促进肝功能恢复。出院时周女士感慨:“本以为会大伤元气,没想到第6天就能自己走回家!”
“这面锦旗承载着生命相托的信任。”李友伟主任表示,肝胆胰外科全腹腔镜下肝切除的技术已经常规化、规范化开展,不再有所谓的禁区,同时联合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理念,让每一位患者在最短时间康复出院。“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‘精准、微创、人文’理念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