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儿科 科室动态 详细

儿科

关注抽动 为爱前行——10.30抽动症关爱日,德医儿保科普直播活动

发布时间:2024.10.27 浏览量:1
字号:
每年的1030日是“抽动障碍关爱日”,旨在进一步规范抽动障碍的诊疗,改善患儿生活质量。在我国,学龄儿童抽动症的患病率为3%-10%,以5-10岁最为多见,10-12岁最严重,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3-5倍。据统计,我国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近10年来增加了6倍,中国每十个儿童里就有一个抽动障碍患者。目前中国约有数百万的抽动障碍患儿,但仍有许多家长因为对抽动障碍的不了解而延误了孩子的诊疗。
2024103019:00,加入下面微信群,德医儿保老师与您云上相见,线上科普直播及互动,本次科普直播由儿童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心王晓瑜主任医师主讲,帮您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,参与线上抽奖,还有精美小礼品相送哦。

图片

图片

什么叫“抽动障碍”?

抽动障碍是一种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,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。抽动症患儿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,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比较难察觉。随着疾病显现,家长常描述自家孩子出现“怪异行为”。

“抽动障碍”表现是什么?

运动性抽动可表现为点头、摇头、皱眉、眨眼、张口、撅嘴、耸肩、踢腿、甩手,以及强迫行为、模仿行为等。发声性抽动可表现为清嗓子、咳嗽声、动物吼叫声,以及控制不住的秽语或重复语言等。患儿的病情常具有波动性,时轻时重。在紧张、焦虑、疲劳、睡眠不足时上述症状可加重,精神放松时减轻,睡眠后可消失。
图片 图片

抽动症有什么危害?

抽动症的孩子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嘲笑,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,是孩子产生心理阴影,这个是关键。产生心理阴影就会拒绝与社会进行接触,喜欢呆在自己的空间里。长此以往孩子的精神会受到严重的损害。

图片

家长应该怎么做?

一是及早发现,及早治疗。如果孩子动作或者发声的抽动症状明显,对学习、生活及交际产生影响,要积极去医院治疗。目前常规的治疗主要包括:健康教育、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二是理解孩子。父母需要了解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,理解孩子不是故意为之,耐心帮助孩子。
三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症状。在生活中看到孩子的抽动动作,不要盲目提醒打断孩子,要学会“忽视”孩子的症状。
四是调整生活方式。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的作息时间,规律作息,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,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。

图片

文中图片来自网络

 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

Baidu
map